久9免费在线视频,久久大香香蕉国产拍国,2021一本热在线精品,欧美人与拘牲交录像

2023 03 / 28 11:55:33
來源:小康雜志

“解碼浙江”人物訪談丨蔡秀軍講述健康為共富加分的“三件事”

字體:

  “能不能就近看病,能不能看好病就是老百姓對共同富裕最直觀的感受之一。”剛剛從北京回到杭州的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在接受《小康》雜志專訪時說,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健康如何為共同富裕加分,浙大邵逸夫醫院重點做了“三件事”。

  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左)與《小康》雜志社副社長賴惠能交流。

  立——中國式現代化標桿醫院

  在蔡秀軍看來,高質量發展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對于醫院而言也是如此。公立醫院要在推動共同富裕中有所作為,第一件事就是要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永遠是為了病人,核心方法是創新。

  坐落在錢塘江畔的浙大邵逸夫醫院是中國內地首個港資捐助、省政府配套建設,最早引進國際先進醫院管理理念與運營模式的現代化國際化綜合性三級甲等公立醫院,誕生即是創新。1994年建院以來,創新已經成為了邵醫人一種常態化意識,也正是創新讓該院連續四年穩居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A++行列,是A++行列中建院時間最短的醫院。

  創新,技術水平。醫療技術永遠是醫院的立身之本。作為浙大邵逸夫醫院的金名片,在微創領域不斷精進已經是融入邵醫人血液中的基因。

  蔡秀軍領銜的肝膽胰外科是最早一批系統性開展肝膽胰微創手術的科室。他用一個個具體案例向記者解釋從“開膛破肚”到“打孔手術”的變化。這是一位左肝膽管細胞癌的病人,如果在開腹的狀態下它的切口會非常大,但是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可以用5個小切口解決原本巨大創傷的一個手術。創新并不止于此,浙大邵逸夫醫院目前擁有兩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全世界首例機器人單孔左半肝切除術就是這里誕生的——手術只在患者腹部留下了一個3cm的小切口和一個1cm器械孔。

  讓病人“少受罪”!如今,微創技術已在浙大邵逸夫醫院頭頸外科、肛腸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內鏡中心、婦產科、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介入中心等各大科室落地生根,微創手術占比已超過80%。2021年,全國首個微創醫學領域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微創器械創新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落戶浙大邵逸夫醫院,該院已成為引領中國及世界微創外科的一面新旗幟。

  創新,溫暖服務。在蔡秀軍看來,醫療有溫度,醫學才更溫暖。醫院首創了一項又一項極富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溫度醫療”的邵醫品牌隨處可見。在這里,基于患者需求,誕生了一項項服務患者的國家專利產品,比如發現住院患者怕噪音,醫院借助“噪音智能分析與提醒裝置”,打造無噪音病房;患者提出病區個性化溫濕度需求,病房護理人員主動聯系廠家,開發低功耗的無線溫濕度感應器,實現24小時溫濕度監測。再比如在CT室,為減少輻射暴露,為患者準備了鉛圍脖、鉛方巾等。在這里,誕生了全國第一家醫院品牌咖啡——邵醫咖啡,醫生護士可以飯后來一杯,等化驗單的病人也可以有個輕松的環境緩解就診壓力。手術室內的一雙拖鞋、智慧更衣柜、獨一無二的康乃馨護士服、ICU護士的夜宵餐……在蔡秀軍看來,溫度醫療是員工和患者的雙向奔赴,“2013年我當院長,在‘以病人為中心’后面加了一句話——‘以員工為主體’。病人是由員工去服務的,我們要服務好病人,先要服務好員工。”

  創新,管理模式。28年來,浙大邵逸夫醫院借鑒全球優秀醫療機構的組織架構和管理經驗,結合中國國情,不斷探索與國際接軌的“邵醫模式”,很多都是“從0到1”的變革性實踐。比如全國首創的“門診不輸液”“病房不加床”“一人一診室”“無痛醫院”、委員會制度、入院準備中心、Attending負責制(主診醫生負責制)等。

  改革效果如何?蔡秀軍用數據說話。通過設立入院準備中心,整合醫技資源,實行彈性床位管理方法,為入院患者提供一站式入院檢查服務,醫院平均住院日不斷縮短。2022年平均住院日4.74天,意味著在床位不增加的情況下比2011年多服務了8016位住院病人。此外,通過在全國率先完成醫療服務全流程改造,浙大邵逸夫醫院讓患者實現了預約“只進一扇門”,多項檢查“最多跑一次”,結果直接手機查詢的省心就醫體驗,門診患者就診時間從4-5小時縮短到1.7小時。

  2020年疫情以后,蔡秀軍參加了全國政協的調研,發現全國的傳染病病房在疫情來的時候不夠用,疫情過了以后棄之不用。針對這一痛點,醫院五期新大樓內打造了全國首創的“平疫結合”快速切換病房模式,解決了“疫時床位供不應求 平時資源無辜浪費”的兩難局面,于2022年獲得全國發明專利證書及浙江省改革突破獎。

  享——瞄準急診 科技加持

  醫院立住了,才擁有破解城鄉、地區醫療資源不均衡難題的資本。醫院優質的醫療資源如何下沉到基層?選擇什么側重點?

  蔡秀軍在浙江的山區、海島調研時發現,浙江老百姓的整體就醫硬件環境越來越好,但各地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依舊存在,比如(山區)心肌梗塞病人救援時間非常緊迫,海島的漁民在漁船上受傷后不知道怎么止血。“我們要做和時間賽跑的事!”他介紹的第二件事就是提升偏遠山區和海島的基層急救水平。

  怎么提升?需要人才!人才培養又需要漫長周期,基層急診怎么等得及?浙大邵逸夫醫院在全省率先探索“省編省培縣用”模式,即編制在省,在省級醫院培養至副主任醫師后使用在縣級醫療機構。蔡秀軍解釋說,針對縣域急診醫療薄弱環節,將省級醫院培養多年的資深醫生對口下沉到基層急診,供縣區使用,可以迅速提高當地的急救水平挽救更多的生命。比如,擅長多發傷、心血管急癥、卒中、中毒和急腹癥等常見急癥的浙大邵逸夫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戴均儒就是通過“省編縣用”模式被任命為龍游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常務副主任,全職常駐龍游,全面負責當地醫院急救工作,同時,“手把手”培訓基層醫生。

  急救時最重要的是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除了技術骨干的下沉,5G+AR高科技急救系統讓突破空間的急救成為可能。蔡秀軍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具體案例。舟山的一位50多歲男性患者在普陀蝦峙島上突發中風,口眼歪斜。衛生所的醫生蔣秉學戴上一副5G+AR眼鏡,向浙大邵逸夫醫院急診科下沉到普陀醫院的醫生何洋發起會診,那時的何洋正坐在行駛在舟山大橋的車輛上,他掏出手機,實時看到了患者的神情、體態,初步判定為腦卒中,當即要求先口服溶栓藥物,再從島上轉運,為患者跑贏了時間。

  這是一套浙大邵逸夫醫院自主研發的遠程急救系統,基層醫生佩戴上AR設備,就可以向省級專家發起遠程云會診,進行“沉浸式”診療。這套系統已經覆蓋舟山普陀區11家海島醫共體基層衛生院,輻射10余萬海島老百姓。

  科技的賦能不僅讓浙江的山區和海島百姓受益,而且輻射全國。就在今年2月,浙大邵逸夫醫院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在電信5G網絡的加持下,普外科主任醫師梁霄通過國產原研微創手術機器人操作臺,向萬里之遙的新疆兵團阿拉爾醫院手術室內機械臂發出手術指令,成功為一名當地患者實施了膽囊切除術。完成手術的是南疆地區首臺5G遠程手術機器人,整臺手術也是中國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肝膽手術。

  “以往,杭州專家前往阿拉爾市進行手術,需要先搭乘八個半小時的中轉飛機到塔里木機場,再坐半小時汽車趕到醫院。”蔡秀軍說,建設兵團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一項事關南疆1200萬人民群眾能否就近就便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重大民生工程,“科技創新突破了醫療資源的時空限制。”

  通過科技創新、數字化改革讓現代醫療突破時空限制,浙大邵逸夫醫院一直在實踐——2015年4月醫院在全國最早上線“邵醫健康云平臺”,目前已接入浙江省11個地區300余家醫療衛生機構,并推廣應用至全國31個省市區7000余家醫療衛生機構,累計服務患者3億人次。同時,利用AI技術,結合醫院的海量樣本數據,浙大邵逸夫醫院自主開發了角膜病診斷模型與系統、肝癌診斷系統,基層診斷有了人工智能技術專家。

  扶——土貨進院 鏈接城鄉

  每隔一段時間,浙江省縉云縣七里鄉周弄村的高山農產品就會搭乘冷鏈車,來到浙大邵逸夫醫院慶春、錢塘兩大院區的食堂,因其優質新鮮,很快就被員工選購一空。蔡秀軍和我們分享的第三件事是醫院結對幫扶的新思路——在城鄉需求對接中振興鄉村。

  2021年,浙大邵逸夫醫院與麗水市縉云縣七里鄉達成黨建聯盟,結對幫扶。除了常規的醫療下鄉外,蔡秀軍最想做的是常態化幫扶生產力,最實際的就是讓七里鄉的優質土貨和醫院對品質農產品有需求的員工結上對。

  蘆花雞、土爽面、土雞蛋、茭白、玉米……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醫院還專門建了微信群,開啟了預售模式。通過預訂可以準確的掌握每樣農產品的需求量,七里鄉的強村公司再根據需求配送。浙大邵逸夫醫院的幫扶做法也讓七里鄉打開了農產品上行的思路——精準找到優質農產品的城市消費群。

  如今,浙大邵逸夫醫院的73個黨支部,首批已成功結對省內外106個街道鄉村黨支部,以健康科普、公益義診、健康篩查、經濟幫扶等形式,為全省各基層提供連續性、可及性健康服務及助農活動。

  當被問及推動共同富裕中醫療存在的短板問題時,蔡秀軍坦言,雖然數字化和科技創新可以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醫療水平的鴻溝,但是鄉村繞不開的話題就是缺醫療人才,而且是“急缺”!

  “機制創新很重要。”蔡秀軍建議,動態調整鄉鎮衛生院編制,實行“鄉招村用”,將鄉村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中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納入編制管理,吸引醫學畢業生到村衛生室工作。

  “新型的鄉村醫生定向培養機制也很關鍵。”蔡秀軍舉例說,比如紹興市柯橋區2015年起就委托浙江省內的醫學院校定向培養本地戶籍的臨床醫學大專生,由區財政提供培養經費每人3.6萬元。畢業后在鄉鎮衛生院臨床輪轉1年,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到村級醫療機構工作。湖州市安吉縣也做了很好的嘗試,政府出資金、學校出師資聯合培養鄉村醫生,工作地點是鄉村衛生院和農村醫療站,編制由縣里統管,解除后顧之憂。

  無論是讓鄉村醫生“后繼有人”,還是基層急診能力的提升,又或是“平疫結合快速病房”的機制創新……走進基層發現問題,問題導向下機制創新,讓更多浙江的解決方案走向全國,這是蔡秀軍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11年來一直堅持的方法論。(周宇)

【責任編輯:駱思宇】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