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浙江,茶香悠悠。5月20日至24日,第五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在浙江舉辦,吸引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900家茶企。這是一場世界性的茶業盛會,也是唯一的國家級茶葉專業展會。自2017年首屆茶博會舉辦至今,浙江乃至全國茶產業與世界的交流溝通被置于一個更高能級的平臺。
茶,是浙江分布地域最廣、經濟帶動效益最強的優勢特色產業之一,浙江90個縣(市、區)中涉茶的達70個。記者也在茶博會上看到近年來浙江統籌“三茶”發展的成效,看到一片葉子的無窮想象空間。
文化的茶香更誘人
5月20日,杭州余杭徑山,2023年“國際茶日”浙江主場活動上,以茶二代周穎為主演者的徑山禪村茶藝隊為大家奉上了一場“徑山茶宴”表演。去年11月,由浙江牽頭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徑山茶宴”成功入選。
“徑山茶宴”興于唐、盛于宋,原是徑山寺接待貴賓的一種大堂茶會。自2014年起,余杭區就著手復興這項民俗活動。“徑山茶宴”入選非遺后,慕名前來體驗的游客增加了近三成。據了解,圍繞整條茶產業鏈,余杭區開展非遺傳承人研培計劃,還出臺了徑山茶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見微知著。2022年,浙江茶休閑、茶旅游、茶養生等第三產業產值達150億元,從事茶研學、茶休閑、茶旅游等人員達29萬。
茶,是跨越古與今、新與舊的媒介。自公元5世紀起源于中國,中國茶以及茶文化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傳播至世界各地。而茶博會則讓不少具有全球文化特色的茶兜兜轉轉再次回到中國。
如尼泊爾種植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茶葉,取了“喜馬拉雅紅茶”“珠峰白”等“中國名字”,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文化的交融碰撞,讓茶香更加誘人。
據悉,本屆茶博會的老展商留存率超九成,展位“一位難求”,報名申請人數達到可參展容量的1.5倍,有4000多家專業采購商參會。
“供給側DNA”動了
人年均消費茶葉1.5公斤,這是本屆茶博會當代茶文化發展論壇上披露的一個數據。這個數據還有上升空間嗎?瞄準95后,來自溫州的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把茶葉扭蛋機搬到了現場。
“這是我們在上屆茶博會上發布的一款產品,如今已成爆款,線上線下銷量超過了10萬臺。”品牌負責人柯文軍說,扭蛋機里有30顆共6種口味的“茶蛋”,消費者可以通過抽盲盒的方式來決定今天喝什么,隨產品附贈的日記本,則通過蓋章打卡等形式增強品牌黏性。
年輕人愛喝什么樣的茶?連續五屆參展的浙江省茶葉集團,把子品牌“天香”放在本屆茶博會首次設立的新青年·新茶飲展區,集中展示4月份起正式對外銷售的新品——原葉袋泡茶。
去年下半年,浙茶集團成立了一支以95后為主的團隊,研發可以與年輕人對話的產品。“袋泡茶的世界平均消費量約為茶葉總消費量的24%,而國內的數據僅為5%左右,潛力還很大。”品牌負責人王永瑩說。
無論是扭蛋機還是袋泡茶,都是表達方式的創新,很容易被同行復制,“內在”才是浙江茶企的核心競爭力。王永瑩說,浙茶集團最大的優勢在于產業供應鏈。“我們只選用特級或一級茶葉來做產品創新,在新品面向市場前,也會進行多輪產品盲測。”她說。
浙江能不能有更多在國際市場上打得響的茶產業精深加工產品?金華翡翠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能研究抹茶已有20年,這次展位上,企業的抹茶調味冷泡茶、蛋糕卷和抹茶冰激凌頗受關注。
“之前,我們都在研究原料,近五年才開始做產品研發。”王能說,經測試,從日本引進的茶樹品種藪北、浙江的龍井43等品種都適合開發高品質的抹茶加工產品,企業目前年產100噸左右的抹茶原料,其中有六成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地。
2022年,浙江抹茶產品產量超3000噸,產值2.8億元,已成為全球最大抹茶產地。王能認為,浙產抹茶的產值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歐美高端抹茶市場,浙產抹茶每公斤售價要比日本產品低近400元。“要通過提升茶園肥培管理技術和加工機械自動化水平,不斷追趕國際先進水平。”他說。
茶科技里探行情
從第二屆茶博會開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每屆都發布“中國茶產業杭州指數”,反映我國茶產業的最新發展態勢及市場變化趨勢。
在本屆茶博會上,茶正式成為全國農業領域第一個系統打造的低碳農產品。今年首設的中國茶產業生態低碳發展信息交流會上,發布并解讀了《生態低碳茶生產技術規范》團體標準,7家浙江茶企成為全國首批生態低碳茶認證企業,向市場推介經過認證的生態低碳茶。
浙江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就在其中。公司董事長李曉軍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們在桐廬縣分水鎮三合村精心建造了400余畝“烏雪塆”生態低碳茶園,運用一系列綠色低碳的防控、管理、栽培技術實現控肥減藥。據核算,生態低碳茶單位干茶的碳排放總量相較一般茶降低了74%。“生態低碳,將為浙江的好茶多添一張金名片,這也需要一整套新型茶葉可持續生產技術體系作為支撐。”他說。
為提升茶葉品質效益,近年來,浙江圍繞茶樹良種化,生態茶園建設、茶機械研制等持續出招。目前,全省無性系良種化率已達78.2%,名優茶機制率達99.1%,建成生態茶園41.4萬畝,全省茶園畝均產值達8502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1%。
據專家測算,茶園凈初級生產力(NPP)是周邊相近樹齡常綠闊葉林的2倍,年二氧化碳固定量為6.4噸/公頃,而按照生態低碳茶團體標準要求改造的生態茶園,年二氧化碳固定量還能增加約2.5噸/公頃。
針對茶園的巨大碳匯潛力,我省先行在麗水市探索實施茶園碳匯價值實現機制。不久前,松陽縣完成了我省首單茶園碳匯交易,新興鎮李山頭村3278畝茶園累計產生的1416噸碳匯實現了5萬元人民幣的交易額。
世界茶鄉看浙江。如今,一顆“浙江茶產業大腦”串聯起178個省級生態茶園示范基地、500多條連續化自動化名優茶生產線、9家省級數字茶業工廠、全省6.7萬茶產業主體……躍動的茶多酚里,浙江茶產業正在尋找更多價值空間,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并進,以現代化茶產業體系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提供強大支撐。(祝梅?來逸晨 裘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