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出炉 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37.17亿元,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88件
近日,《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全省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出炉。
审计常被称作“经济体检”。公共资金是不是用在了刀刃上,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怎样……这份一年一度的“体检”报告引人关注。
记者看到,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去年6月至今年5月,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1739个,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5862条,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37.17亿元,促进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842项。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全省审计机关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开展审计,重点关注先进制造业要素保障、科技资金管理使用、土地综合整治成效、市县贯彻落实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等方面突出问题。
审计发现,先进制造业要素保障方面,8个县46个重点制造业项目存在推进不及预期,6个县土地资源供给不足影响项目及时落地等问题;土地综合整治成效方面,10个县25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存在整治后耕地数量或质量未达标等问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浙江审计一直注重加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本年度主要聚焦共同富裕先行开展重点民生审计情况,重点关注共同富裕涉农相关政策和资金、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高校建设等情况。
审计发现,部分市县存在违规发放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医学检查检验互认惠民政策落实不力,部分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标价高于原采购价等问题。特别是对省级和46个县共同富裕涉农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发现25个县7.89亿元涉农财政资金未及时分配使用,部分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截至目前,有关地方、部门均已积极采取整改措施,整改落实问题金额7.32亿元,责任追究50人次。
审计机关把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早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今年锚定政策性融资担保、城市商业银行、海洋生态等领域,深入揭示反映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批量担保业务风控存在薄弱环节;2家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授信管理不严,164.43亿元融资未按要求进行统一授信;部分海洋资源长期低效利用或被违规占用等问题,通过揭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审计充分发挥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和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去年6月至今年5月,省审计厅共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88件,跟踪督促办结历年移送案件54件,处理处罚115人,追缴违法所得及罚金1.19亿元。
省审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审计工作报告对88件问题线索逐条梳理,总结出4方面特点:领导干部失职渎职等问题不容忽视;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洁纪律等问题依然多发;资源富集、资金密集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较为突出;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等问题仍需加强治理。
审计整改关乎治理成效和审计权威。据了解,浙江依托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对审计发现问题做到“改”坚决到位、“治”系统集成。下一步,浙江还将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查办问责,确保各地、各部门在问题整改上动真格、见真章。(记者 沈吟 通讯员 孟明)